海南省情

海南省情

省情概覽

【位置與麵積】

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隔北部灣與越南相對,東麵和南麵在南海與菲律賓、文萊、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為鄰。

海南省的行政區域包括海南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是全國麵積最大的省。其中陸地(主要包括海南島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島)總麵積3.54萬平方千米,海洋麵積約200萬平方千米。

海南島地處北緯18°10—20°10,東經108°37—111°03,島嶼輪廓形似一個橢圓形大雪梨,長軸呈東北至西南向,長約290千米,西北至東南寬約180千米,麵積3.39萬平方千米,是國內僅次於台灣島的第二大島。海岸線(海南本島)總長1910千米,有大小港灣68個,周圍負5米至負10米的等深地區達2330.55平方千米,相當於陸地麵積的6.8%。

海南島北與廣東雷州半島最近處約10海裏,是海南島與大陸之間的“海上走廊”,也是北部灣與南海之間的海運通道。從島北的海口市至越南的海防市約220海裏,從島南的三亞港至菲律賓的馬尼拉港航程約650海裏。

西沙群島和中沙群島在海南島東南麵約300海裏的南海海麵上。西沙群島有島嶼22座,陸地麵積8平方千米,其中永興島最大。

中沙群島大部分淹沒於水下,僅黃岩島露出水麵。

南沙群島位於南海的南部,是分布最廣和暗礁、暗沙、暗灘最多的一組群島,其中曾母暗沙是中國最南端的領土。南海是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交通必經之地,在國際海運航線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地形與地貌】

  海南島四周低平,中間高聳,呈穹隆山地形,以五指山、鸚哥嶺為隆起核心,向外圍逐級下降,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構成環形層狀地貌,梯級結構明顯。

  海南島地貌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占全島麵積的38.7%。山地主要分布在島中部偏南地區,山地中散布著丘陵性盆地。丘陵主要分布在島內陸和西北、西南部等地區。在山地丘陵周圍,廣泛分布著寬窄不一的台地和階地,占全島總麵積的49.5%。環島多為濱海平原,占全島總麵積的11.2%。海岸主要為火山玄武岩台地的海蝕堆積海岸、由溺穀演變而成的小港灣或堆積地貌海岸、沙堤圍繞的海積階地海岸。海岸生態以熱帶紅樹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為特點。

  西、南、中沙群島地勢較低平,一般在海拔4~5米之間,西沙群島的石島最高,海拔約15.90米。

  【山脈】海南島的山脈海拔多在500—800米之間,屬丘陵性低山地形。海拔超過14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鸚哥嶺、霸王嶺、吊羅山等。這些大山大體上分為三大山脈。五指山山脈位於島中部,主峰海拔1867米,是海南島最高的山峰。鸚哥嶺山脈位於五指山西北,主峰海拔1811米。霸王嶺山脈位於島西部,主峰海拔1490米。(省測繪局黃龍)

  【河流水係】海南島地勢中部高四周低,比較大的河流大都發源於中部山區,組成輻射狀水係。2022年,全島有河流3526條,其中集水麵積超過50平方千米的有197條,集水麵積超過100平方千米有95條。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為海南島三大河流,集水麵積均超過3000平方千米,三大河流流域麵積占全島麵積的47%。南渡江發源於昌江王下鄉霸王嶺,斜貫島中北部,流經白沙、瓊中、儋州、澄邁、屯昌、定安等市縣至海口入海,全長353千米,集水麵積7066平方千米。昌化江發源於五指山,流經瓊中、五指山、樂東、東方等市縣至昌江昌化港入海,全長243千米,集水麵積4990平方千米。萬泉河上遊分南北兩支,均發源於瓊中,流經瓊中、萬寧等市縣至瓊海龍江合口咀合流,至博鼇港入海,主流全長178千米,集水麵積3692平方千米。(省水務廳郝斐)

氣候

氣候情況

海南是我國最具熱帶海洋氣候特色的地方,全年暖熱,雨量充沛,幹濕季節明顯,台風活動頻繁,氣候資源多樣。海南島年日照時數為1750至2550小時,年平均氣溫在23-26攝氏度之間,全年無冬。全島降雨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 1600毫米以上,東多西少,中部和東部相對濕潤,西南部沿海相對幹燥。降雨季節分配不均勻,冬春雨少,夏秋雨多。

資源

【土地資源】

2022年,海南省土地總麵積351.13萬公頃。按用途分,農用地305.13萬公頃,其中,耕地48.75萬公頃、園地121.82萬公頃、林地116.11萬公頃、其他農用地18.45萬公頃;建設用地28.48萬公頃,其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25.02萬公頃、交通運輸用地3.12萬公頃、其他建設用地0.34萬公頃;未利用地17.52萬公頃(根據自然資源部下發的2021年度國土變更調查同口徑報表統計)。

【作物資源】

海南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旱稻、山蘭稻,其次是番薯、木薯、芋頭、豆類等。經濟作物主要有甘蔗、花生、芝麻、茶葉等。熱帶水果種類繁多,主要有芒果、香蕉、菠蘿、荔枝、龍眼、火龍果、柑橘、橙、柚、菠蘿蜜、紅毛丹等,2022年累計引進冰淇淋果、手指檸檬、燕窩果、馬梅果、榴蓮、釋迦、榴蓮蜜等優良品種或種質資源450餘種,推廣種植麵積達4666.67公頃。

蔬菜有100多種,其中空心菜、四棱豆、番薯葉、五指山野菜等為特色蔬菜。熱帶作物資源豐富,種植麵積較大的主要有橡膠、椰子、檳榔、胡椒、咖啡等。

【植物資源】

海南省植被生長快,植物繁多,是熱帶雨林、熱帶季雨林的原生地。至2022年底,海南島有維管束植物4689種,包括喬木723種、灌木1246種、草本2315種、藤本405種。海南省列入國家一級、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127種,其中一級有8種,二級有40種。熱帶森林植被類型複雜,垂直分帶明顯,且具有混交、多層、異齡、常綠、幹高、冠寬等特點。

熱帶森林主要分布於五指山、尖峰嶺、霸王嶺、吊羅山、黎母山等林區,其中五指山屬未開發的原始森林。熱帶森林以生產珍貴的熱帶木材而聞名,屬於特類木材的有花梨、坡壘、子京、荔枝、母生5種,一類材34種,二類材48種,三類材119種。

【動物資源】

至2022年底,海南省陸生脊椎動物有698種,其中兩棲類46種,爬行類113種,鳥類455種,獸類84種,23種為海南特有。列入國家一級、二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162種,其中一級30種,二級132種。世界上罕見的珍貴動物有海南長臂猿和坡鹿,水鹿、獼猴、黑熊等亦珍貴。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恢複到6群37隻。(省林業局王瑞琦)

【南藥資源】

海南省有“天然藥庫”之稱,檳榔、益智、砂仁、巴戟四大南藥聞名遐邇,種植的主要南藥品種超過30種,種植麵積最大的為檳榔,其次為胡椒、益智、海巴戟(諾麗)、草豆蔻、牛大力、裸花紫珠、砂仁、高良薑、石斛、優盾草等也有較多種植。檳榔、益智等大宗藥材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95%。

【水產資源】

海南的海洋水產資源具有海洋漁場廣、品種多、生長快和魚汛期長等特點,是全國發展熱帶海洋漁業的理想之地。海洋水產在800種以上,魚類就有600多種,主要的海洋經濟魚類40多種。許多珍貴的海特產品種已在淺海養殖,可供人工養殖的淺海灘塗約2.50萬公頃,養殖經濟價值較高的有魚、蝦、貝、藻類等20多種。淡水魚(不包括溯河性的魚)有15科57屬72種。(省農業農村廳劉逢君)

【海鹽資源】

海南島是理想的天然鹽場,純淨的海水和豐富的礦物質以及傳統的匠人工藝造就了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海南島鹽。海南已建有東方鹽場、鶯歌海鹽場兩個大型鹽場,其中鶯歌海鹽場是我國三大鹽田之一。兩大鹽場生產總麵積約5萬多畝,年產鹽量約4萬噸。(省國資委孔愛)

【礦產資源】

海南的礦產資源種類較多。至2022年底,全省發現各類礦產89種,查明資源儲量的有69種,查明資源儲量位於全國前列的礦產有天然氣、玻璃用砂、鋯英石砂礦、鈦鐵礦砂礦、富鐵礦等。除建築用砂石土類礦產外,保有資源儲量達礦產地規模的有40種,礦產地244處。

已查明玻璃用砂礦產地25處,其中大型16處、中型6處、小型3處,主要分布於文昌、儋州、昌江、東方等地;已查明鋯英石砂礦產地20處,其中大型3處、中型8處、小型9處,主要分布於海南島東海岸;已查明鈦鐵礦砂礦產地21處,其中大型1處,中型10處,小型10處,主要分布於於海南島東海岸;已查明黃金礦產地18處,其中中型4處,小型14處,保有資源儲量72.56噸,主要分布於東方、昌江、樂東等市縣;富鐵礦保有資源儲量2.49億噸,分布昌江石碌鎮,是國內少有的富鐵礦之一;醫療熱礦水、飲用天然礦泉水富集在海口、瓊海、萬寧、儋州、三亞、保亭、陵水、白沙等市縣。(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鄭燕良)

【水利資源】

2022年,海南省水資源總量363.80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356.10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100.30億立方米,占水資源總量的27.57%。地表水與地下水資源不重複量7.73億立方米,產水係數0.51。(省水務廳彭春華)

【旅遊資源】

  海南旅遊資源豐富,極富特色,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海岸帶景觀】在海南島長達1944.35千米(不含海島岸線)的海岸線上,沙岸約占50%—60%,沙灘寬數百米至1000多米不等,向海麵坡度一般為5℃,緩緩延伸;多數地方風平浪靜,海水清澈,沙白如絮,清潔柔軟;岸邊綠樹成蔭,空氣清新;海水溫度一般為18—30℃,陽光充足明媚,一年中多數時間可進行海浴、日光浴、沙浴和風浴。當今國際旅遊者喜愛的陽光、海水、沙灘、綠色、空氣這5個要素,海南環島沿岸均兼而有之。自海口至三亞東岸線就有60多處可辟為海濱浴場。環島沿海有不同類型濱海風光特色的景點,在東海岸線上,特殊的熱帶海塗森林景觀———紅樹林,熱帶特有的海岸地貌景觀———珊瑚礁,均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已在海口東寨港、文昌清瀾港等地建立紅樹林保護區。海岸線上有22個海角、25座燈塔、68個海灣、26個潟湖,還有9個成熟的濱海旅遊度假區、32個景區、216處名勝古跡。

  【海島】海南島周邊有海島600餘個,主要分布在東部和南部沿海。西沙群島有島嶼22座,陸地麵積8平方千米,其中永興島最大。這些島嶼地處熱帶,日照長,光能充足,四周海水清澈,水生資源豐富,極具旅遊價值。已開展旅遊項目的島嶼有蜈支洲島、西島、分界洲島、西沙群島等。

【山嶽、熱帶原始森林】海南島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81座,綿延起伏,山形奇特,氣勢雄偉。頗負盛名的有山頂部成鋸齒狀、形如五指的五指山,氣勢磅礴的鸚哥嶺,奇石疊峰的東山嶺,瀑布飛瀉的太平山,以及七仙嶺、尖峰嶺、吊羅山、霸王嶺等,均是登山旅遊和避暑的勝地。海南的山嶽最具特色的是密布熱帶原始森林,有樂東尖峰嶺、昌江霸王嶺、陵水吊羅山和瓊中五指山4個熱帶原始森林區,其中以樂東尖峰嶺最為典型。有全國最大的熱帶季雨林區,以及五指山、霸王嶺、尖峰嶺、吊羅山等9大國家森林公園。

【大河、瀑布、水庫風光】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等河流,灘潭相間,蜿蜒有致,河水清澈,是旅遊觀景之佳處,尤以萬泉河風光聞名全國。大山深處的小河或山間小溪密布,瀑布眾多,其中五指山太平山瀑布和瓊中百花嶺瀑布等久負盛名。海南島上還有不少水庫,特別是鬆濤、南扶、長茅、石碌等水庫具湖光山色之美,不是湖泊勝似湖泊。

【火山、溶洞、溫泉】曆史上的火山噴發,在海南島留下許多死火山口。最為典型的是位於海口的石山,石山有海拔200多米的雙嶺,嶺上有2個火山口,中間連一下凹的山脊,形似馬鞍,又名馬鞍嶺。石山附近的雷虎嶺火山口、羅京盤火山口也保存得十分完整。還有不少千姿百態的喀斯特溶洞及石林景觀,其中著名的有三亞的落筆洞、保亭的千龍洞、昌江的皇帝洞、東方的俄娘洞、仙安石(土)林等。島上溫泉分布廣泛,多數溫泉礦化度低、溫度高、水量大、水質佳,屬於治療性溫泉,且溫泉所在區域景色宜人,有6個成熟的溫泉旅遊度假區。興隆溫泉、官塘溫泉、南平溫泉、藍洋溫泉等,適於發展集觀光、療養、科研等為一體的旅遊。

【古跡名勝】具有曆史意義的古跡主要有為紀念唐宋兩代被貶謫到海南島的李德裕等5位曆史名臣而修建的五公祠,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居瓊遺址———東坡書院以及為紀念蘇軾而修建的蘇公祠,清代雷瓊兵備道焦映漢所修建的瓊台書院,明代名臣丘濬墓,明代大清官海瑞墓,相傳受漢武帝派遣率兵入海南的將軍馬援為拯救兵馬而下令開鑿的漢馬伏波井,以及崖州古城、韋氏祠堂、文昌孔廟等。

【革命紀念地】“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瓊崖革命精神是海南省弘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的核心要素之一,其中著名的革命紀念地或紅色經典景區以海口瓊崖紅軍雲龍改編舊址、定安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臨高角海南解放公園、瓊海紅色娘子軍紀念園等為典型代表。還有白沙起義紀念館、張雲逸大將紀念館、陵水縣蘇維埃政府舊址、金牛嶺烈士陵園等承載著海南紅色記憶的紀念地。

【民族風情】海南島的世居少數民族有黎族、苗族、回族,至今保留著許多質樸敦厚的民風民俗和生活習慣,使海南的社會風貌顯得獨特而多彩。海南是全國唯一的黎族聚居區,黎族頗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風情,有獨特的旅遊觀光價值。

【熱帶作物及田園風光】海南島上生長著大量的熱帶作物,擁有豐富的熱帶水果和蔬菜資源,極大豐富了自然景觀。海口桂林洋農業公園、瓊海世界水果之窗、瓊中綠橙生產基地等,依托現代農業和林業基礎,通過建設熱帶林果品種園、熱帶作物博覽園等係列項目,推進全球熱帶果蔬種質資源培育、引進和產業化推廣。遊人上島既可欣賞熱帶田園風光,增長見識,又可品嚐熱帶水果,一飽口福。

醫療康養優越的氣候資源和生態環境讓海南成為醫療康養的極佳目的地。博鼇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是全國唯一的醫療旅遊先行區,享有包括加快醫療器械和藥品進口注冊審批、臨床應用與研究的醫療技術準入等優惠政策,逐漸成為世界一流的醫療旅遊目的地。遊客在海南不僅能享受到國際頂級醫療技術,也能深度體驗中國最有特色的傳統中醫藥文化和康養服務。(省旅文廳高明新)

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統計】至2022年底,海南省設有市縣19個,其中地級市4個、縣級市5個、縣4個、民族自治縣6個。地級市設區10個。基層設鄉鎮和街道辦事處218個,其中鎮175個、鄉21個、街道辦事處22個。

【行政區劃設置】2022年,海南省民政廳出台《海南省設立鎮、街道標準》和印發《海南省民政廳關於印發鄉鎮行政區劃變更、鄉鎮人民政府駐地遷移申報審核程序及材料清單的通知》等規範性文件,指導有關市縣做好鎮街設立的研究論證工作。印發《海南省民政係統貫徹落實〈中共 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和改進行政區劃工作的意見〉工作方案》,研究提出海南行政區劃工作調研報告。根據《海南自由貿易港製度集成創新行動方案(2020—2022年)》要求,建成海南自貿港行政區劃管理服務平台,並通過國家版權局計算機軟件著作權認證,被《民政部簡報》和《中國社會報》刊發,民政部理論研究基地“國家治理與行政區劃研討會”作為地方實踐經驗進行推介。

【界線精準化管理】2022年,海南省民政廳印發《海南省民政廳辦公室關於做好2022年鄉級行政區域界線集中巡查工作的通知》,指導全省18個市縣(除三沙市外)完成652條鄉級行政區域界線巡檢任務。製作海南省行政區域界線界樁電子地圖,形成海南界線界樁“一張藍圖”,提高基層界管員的工作效率,被《中國社會報》報道。組織對全省(除三沙市外)2022年度平安邊界建設情況進行考評,督促市縣政府加強管界治界工作,邊界地區持續保持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麵。

人口·民族·方言

【人口】截至2022年12月31日24時,全省有戶籍人口總戶數2714000戶,總人口9844392人。其中:男性5116107人,女性4728285人;17歲以下2280151人,18歲至34歲2435739人,35歲至59歲3567421人,60歲以上1561081人;出生88427人,死亡47924人。年內,全省戶籍遷入130920人,遷出65490人。

【民族】海南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其中世居民族是漢族、黎族、苗族、回族,其他民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遷入的居民,分散於全省各地。黎族是海南島上最早的居民。世居的黎族、苗族,大多數聚居在海南島中部、南部的樂東、陵水、昌江、保亭、瓊中、白沙等自治縣和三亞、東方、五指山等市;回族主要聚居在三亞市;漢族人口主要聚居在海南東北部、北部和沿海地區。民族地區陸地麵積占全省陸地麵積的48%。

據2022年末戶籍人口統計顯示,海南省少數民族成份有55個,少數民族人口174.04萬人,占全省戶籍總人口的17.68%。漢族8103902人、占總人口的82.32%;黎族1542256人、占總人口的15.67%;苗族82384人、占總人口的0.84%;壯族43374人、占總人口的0.44%;回族19760人、占總人口的0.20%;其他少數民族52716人、占總人口的0.54%。

【黎族】黎族在海南島的曆史至今已有3000多年,秦漢時期南方百越的一支“駱越”與黎族有著直接的淵源關係。相關學者認為,黎族是由駱越發展而來。遠古時代黎族先民的居址遍布全島,包括北部和環島沿海地帶和內陸地區。從西漢王朝在海南建立封建統治開始,大陸的漢族人開始入居,原先居住在海南北部、西部的黎族人民,在麵對來自中原封建王朝強有力的衝擊時,集結向島的中部、東部、南部遷移。至唐王朝統治時,在全島環海地區建立起穩固的州縣建製,黎族人民又逐步往內陸腹地山區遷移,外部的黎族逐漸漢化,初步形成漢在外、黎在內的人文地理。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這一人文分布格局仍然保留。秦漢至1840年,黎族處於封建社會時期。從1840年起,黎族在近代社會有了飛躍發展。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後,黎族人民投身新民主主義革命,在陵水建立海南島第一個蘇維埃政權,隨後舉行白沙起義,創建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為迎接海南解放創造條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黎族人民當家做主,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製度,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員。

【苗族】苗族具有悠久的曆史,是中國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之一。在海南,苗族是人口數量僅次於黎族的少數民族。據曆史記載,大約在唐宋時期,部分苗族先民從當今的湖南、貴州遷入廣西;明代嘉靖至萬曆年間,朝廷從廣西征調的苗族兵士來到海南島,成為海南早期的苗族居民,古代稱為“苗黎”。除了被強製當兵、征調到海南島外,還有相當數量的苗族先民是不堪封建統治階級壓迫、漂洋過海遷移到海南島謀生的。苗族先民入島後,主要聚居在人跡罕至的五指山、七仙嶺、尖峰嶺、吊羅山、楓果山、黎母山、霸王嶺等深山密林中,創造了光輝的曆史和燦爛的文化,為海南經濟開發和社會進步作出貢獻。但由於封建統治者的歧視和壓迫,苗族人民一直過著居無定所、不停遷移的遊耕生活。直到20世紀50年代,在中國共產黨和各級人民政府的關懷和幫助下,苗族群眾陸續搬下山定居,過上安定的生活。

【回族】根據曆史記載和考古發現,早在唐宋時期,海南島南端漫長的海岸線上就有穆斯林活動。唐宋以來,海南島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從波斯、阿拉伯經海道進入中國廣州和東南沿海的穆斯林商船和商人,有部分曾在此停泊居留。宋元時期,以海外捕魚為生的越南占城穆斯林(占婆人),或因台風所迫,或因戰亂所逼,漂泊到海南島崖州、萬州、儋州等濱海地區落籍。明代以後,閩粵地區的回族人,有部分陸續移居海南島。清代,大部分穆斯林移居於“所三亞裏”(今三亞市境內),而居住在海南島北部、西部和東部的穆斯林,由於長期的多民族雜居和經濟文化的互相交流融合,基本同化於漢族。

【方言】海南省居民語言種類多,主要使用的方言有10種。

【海南話】狹義的海南方言,屬漢藏語係漢語閩南方言。海南話在海南使用最廣泛、使用人數最多,全省500多萬居民通用,主要分布在海口、文昌、瓊海、萬寧、定安、屯昌、澄邁等市縣的大部分地區和陵水、樂東、東方、昌江、三亞等市縣的沿海地區。在不同地方,海南話語音和聲調有所不同,一般以文昌人的語音為標準口音。

【黎話】屬漢藏語係壯侗語族黎語支,有哈、杞、潤、美孚、賽5個方言。全省150多萬黎族人民使用,主要分布在樂東、陵水、昌江、保亭、瓊中、白沙等自治縣和三亞、東方、五指山等市。

【臨高話】屬漢藏語係壯侗語族壯傣語支,比較接近壯語。50多萬居民使用,主要分布在臨高縣境內和海口市郊西部的長流、榮山、新海、秀英等地區。

【儋州話】屬漢藏語係漢語粵語方言係統。40多萬人使用,主要分布在儋州、昌江、東方等市縣的沿海地區。

【軍話】屬漢藏語係漢語北方方言西南官話係統,是古代從大陸充軍到海南島的士兵和仕宦留下的語言。10多萬人使用,主要分布在昌江、東方、儋州和三亞的部分地區。

【苗話】屬漢藏語係苗瑤語族。主要在中部、南部地區各市縣以及少數在其他縣的8萬多苗族居民中通用。

【村話】屬漢藏語係壯侗語族。6萬多人使用,主要分布在東方、昌江昌化江下遊兩岸。

【回輝話】學術界認為屬南島語係,是語群中的一個獨特語言。據《瓊州府誌》記載,回輝話是大約在宋、元朝期間由從外國遷來的居民使用而流傳下來的語言,當時漢人稱之為“番語”。世居的回族居民1萬多人使用,主要分布在三亞回輝、回新2個村。

【邁話】屬粵語方言係統,比較接近廣州話。是漢人使用的語言,但使用人數不多,分布不廣,隻有三亞的崖城和水南一帶居民使用。

【疍家話】屬粵語方言。陵水、三亞、昌江、海口等沿海地區的居民使用。

此外,港口、鐵路、礦山、農墾農場職工還使用白話、客家話、潮州話、浙江話、雲南話、福建話等。(省民宗委劉傑)

華僑·宗教

【華僑】海南省是全國著名僑鄉。至2022年底,全省有130多萬歸僑僑眷,主要分布在海口、文昌、瓊海、萬寧等主要僑鄉和文昌華僑農場、瓊海彬村山華僑農場、萬寧興隆華僑農場、東方市華僑農場、澄邁華僑農場等五大華僑農場;全省有瓊籍海外鄉親390萬餘人,分布在50多個國家和地區,80%以上集中在東南亞。全世界有400多個地緣性、血緣性和業緣性的海外鄉親瓊屬社團,分布在世界各地。(省僑聯吳強)

【宗教】至2022年底,海南省信教群眾主要信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5種宗教;依法登記宗教活動場所156處;依法成立和登記宗教團體21個;經認定備案教職人員420名。(省委統戰部陳昱妃)

曆史沿革

【秦一清時期】秦時海南為象郡外徼。秦漢之交海南屬南越國。

西漢元封元年(前110年)朝廷遣軍渡海,在今海南境設有珠崖、儋耳2郡管轄16縣。其中可考有珠崖郡管轄瞫都、玳瑁、苟中、紫貝、顏盧、山南、臨振、樂羅8縣;儋耳郡管轄儋耳、至來、九龍3縣。珠崖郡、儋耳郡隸屬交州刺史,海南納入西漢王朝版圖。始元五年(前82年),撤銷儋耳郡,區域和屬縣並入珠崖郡。初元三年(前46年)春,罷棄珠崖郡,設立朱盧縣為都尉治,隸合浦郡。東漢建武十九年(43年),珠崖慕義來歸,複置朱崖縣,屬合浦郡。永平十年(67年),儋耳降附。東漢楊浮《異物誌》第一次將今南海稱為“漲海”。三國吳赤烏五年(242年)七月,複置珠崖郡,管轄珠官、朱盧、徐聞3縣,隸交州,治所在徐聞(今廣東省徐聞),遙領今海南境。晉武帝平蜀後,建寧太守遙領交州,珠崖郡隸交州。晉太康元年(280年),撤銷珠崖郡,區域並入合浦郡,同時將朱盧縣改為玳瑁縣,玳瑁縣、朱官縣隸屬合浦郡。不久,廢珠官縣,合浦郡遙領今海南境。南北朝南朝宋元嘉八年(431年),複置珠崖郡,治所在徐聞,遙領今海南境,不久撤銷。屬縣朱盧、珠官2縣劃入合浦郡,屬越州。齊沿襲宋置。南朝梁大同(535—546年)中,儋耳千餘峒歸附,冼夫人請命於朝,以儋耳故地立崖州,隸屬廣州都督府。隋大業三年(607年),改崖州為珠崖郡,統領義倫、感恩、顏盧、毗善、昌化、吉安、延德、寧遠、澄邁、武德10縣。大業六年(610年),析珠崖郡,增設儋耳郡、臨振郡2郡,增設臨川、陵水2縣。其中珠崖郡管轄澄邁、武德、顏盧3縣,儋耳郡管轄義倫、毗善、昌化、吉安、感恩5縣,臨振郡管轄寧遠、臨川、延德、陵水4縣;珠崖郡、儋耳郡、臨振郡均督於揚州刺史部。隋末朝廷無暇顧及海南,海南屬馮氏家族勢力範圍。

唐武德五年(622年),改珠崖郡為崖州、改臨振郡為振州、改儋耳郡為儋州,改武德縣為平昌縣、改顏盧縣為顏城縣、改毗善縣為富羅縣,撤銷吉安縣,區域並入昌化縣。至此,崖州管轄顏城、澄邁、平昌3縣,振州管轄寧遠、延德、臨川、陵水4縣,儋州管轄義倫、昌化、感恩、富羅4縣。六年,增設臨機縣,隸崖州管轄;同年,崖州、振州、儋州3州管轄12縣,隸高州總管府,屬廣州總管府管轄。貞觀元年(627年),設立崖州都督府,管轄崖州、儋州、振州3州13縣,隸廣州中都府,屬嶺南道,是海南最早統一的軍政合一領導機構;同年,改顏城縣為舍城縣、改平昌縣為文昌縣;同年增設瓊山縣,隸崖州管轄;同年,設立吉安縣,隸儋州。貞觀二年(628年),增設吉陽縣,隸振州。貞觀五年(631年),增設萬安、富雲、博遼3縣和劃出崖州瓊山、臨機2縣,增設瓊州,駐地瓊山縣,隸崖州都督府。貞觀十三年(639年),撤銷瓊州建置,瓊山、臨機、萬安、富雲、博遼5縣劃歸崖州管轄,後又複置瓊州,管轄原屬縣;同年,增設曾口、容瓊、顏羅3縣,隸瓊州管轄;同年,劃出萬安、富雲、博遼3縣歸崖州管轄。顯慶五年(660年),增設樂會縣,隸瓊州管轄。龍朔二年(662年),劃出崖州萬安、富雲、博遼3縣和振州陵水縣,增設萬安州,駐地萬安縣。至此,唐代在海南島上設立5州22縣。乾封元年(666年),瓊州和瓊山、曾口、樂會、顏羅、容瓊5縣一起被土人攻陷;同年,瓊州臨機縣劃歸崖州管轄。開元元年(713年),臨機縣改為臨高縣。開元九年(721年),撤銷崖州舍城縣;同年,萬安州駐地從萬安縣遷至陵水縣。天寶元年(742年),崖州改為珠崖郡、儋州改為昌化郡、瓊州改為瓊山郡、振州改為延德郡、萬安州改為萬安郡;同年,增設落屯縣,隸延德郡。至德元年(756年),改延德郡為寧遠郡。至德二年(757年),改萬安郡為萬全郡,萬安縣也改為萬全縣。乾元元年(758年),複珠崖郡為崖州,複寧遠郡為振州,複昌化郡為儋州,複瓊山郡為瓊州,複萬全郡為萬安州;同年,撤銷吉安縣,其地設立洛場縣,隸儋州。貞元元年(785年),萬安州駐地從陵水縣遷回萬全縣(複名為萬安縣)。貞元五年(789年)十月,收複瓊州和瓊山、曾口、樂會、顏羅、容瓊5縣,奏置瓊州都督府,加瓊州、崖州、振州、儋州、萬安州等5州招討遊奕使,管轄瓊州、崖州、儋州、振州、萬安州5州23縣,停置崖州都督府;海南稱“瓊”自此開始;同年,崖州臨機縣劃歸瓊州管轄。貞元七年(791年)十月,撤銷容瓊縣,區域並入瓊山縣境。鹹通三年(862年),崖州、振州、儋州、瓊州、萬安州均隸屬嶺南西道。鹹通五年(864年),在瓊山縣南境置忠州,鹹通十一年(870年)撤銷。唐朝將“漲海”(今南海諸島)劃歸崖州都督府(後為瓊州都督府)的振州和萬安州管轄。

五代十國時期南漢撤銷瓊州曾口、顏羅2縣,儋州富羅縣,振州延德、臨川、落屯3縣,萬安州富雲、博遼2縣,在海南島上設立5州14縣,其中瓊州管轄瓊山、樂會2縣,崖州管轄舍城、澄邁、文昌、臨高4縣,儋州管轄義倫、昌化、感恩、洛場4縣,萬安州管轄萬安、陵水2縣。

北宋開寶四年(971年)四月,瓊州治所駐地從今海口市瓊山區舊州鎮遷至今海口市瓊山區府城。開寶五年(972年),撤銷崖州,原崖州管轄舍城、文昌、澄邁、臨高4縣劃歸瓊州管轄;改振州為崖州,駐今三亞市崖城;撤銷洛場縣建置。至此,瓊州管轄瓊山、澄邁、文昌、舍城、臨高、樂會6縣;儋州管轄義倫、昌化、感恩3縣;萬安州管轄萬安、陵水2縣;崖州管轄寧遠、吉陽2縣。太平興國元年(976年),義倫縣改為宜倫縣。至道三年(997年),瓊州、儋州、萬安州、崖州4州隸屬廣南西路。熙寧四年(1071年),撤銷舍城縣,區域並入瓊山縣。熙寧六年(1073年),以瓊州為瓊管安撫司,管轄州的屬縣,總領今海南地域;降儋州為昌化軍、崖州為珠崖軍、萬安州為萬安軍,3軍各領縣歸屬瓊管安撫司管轄;撤銷吉陽、寧遠2縣,區域分別設立藤橋鎮、臨川鎮,歸珠崖軍管轄;撤銷儋州昌化、感恩2縣,2縣原區域並入藤橋鎮;撤銷陵水縣,區域設立萬安縣陵水鎮。元豐三年(1080年),恢複設立昌化縣、陵水縣。元豐四年(1081年),恢複設立感恩縣。崇寧五年(1106年),設立延德縣。大觀元年(1107年)六月,設立鎮州(駐今東方市東河鎮),旋升為都督府,賜靖海軍(節度)額,同時設立倚郭鎮寧縣;同年,改延德縣為延德郡,設立倚郭通遠縣。大觀三年(1109年),劃樂會縣歸萬安軍管轄。大觀年間(1107—1110年),萬安軍駐地遷駐陵水縣,後駐地遷回萬安縣(今萬寧市萬城鎮)。政和元年(1111年)撤銷鎮州及倚郭鎮寧縣,罷節度,以其地及軍額歸屬瓊州,升瓊州為靖海軍節度本軍州事;同年,撤銷延德軍,區域並入昌化軍感恩縣;撤銷通遠縣,設立為通遠鎮,隸朱崖軍。政和七年(1117年),改珠崖軍為吉陽軍。宣和(1119—1125年)中,改瓊管安撫司為瓊管安撫都監,加管轄“萬裏石塘”(即今南海諸島)。

南宋紹興六年(1136年),撤銷昌化、萬安、吉陽3軍建置,分別設立宜倫、萬寧、寧遠3縣,以軍使兼知縣事,隸屬瓊州;升藤橋鎮為吉陽縣,隸瓊州;樂會縣複隸屬瓊州管轄;昌化縣、感恩縣隸瓊州。至此,瓊州管轄瓊山、澄邁、文昌、臨高、樂會、宜倫、昌化、感恩、萬寧、陵水、寧遠、吉陽12縣。紹興十三年(1143年,)恢複設立萬安、珠崖2軍,管轄原屬縣;萬寧縣複名為萬安縣。紹興十四年(1144年),恢複設立昌化軍,管轄原屬縣;珠崖軍改為吉陽軍。端平二年(1235年),改昌化軍為南寧軍。宋末,瓊管安撫都監隸廣南西路,管轄瓊州和南寧、萬安、吉陽3軍12縣。南宋時,“千裏長沙”“萬裏石塘”(即今南海諸島)為吉陽軍、昌化軍的巡視範圍。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十月,元沿襲宋置,設置瓊州路安撫司管轄南寧軍、萬安軍、吉陽軍3軍及屬縣,隸屬湖廣行中書省;撤銷吉陽縣。至此,瓊州路安撫司駐今海口市瓊山區府城,直接管轄瓊山、澄邁、文昌、臨高、樂會5縣;南寧軍駐今儋州市中和鎮,管轄宜倫、昌化、感恩3縣;萬安軍駐今萬寧市萬城鎮,管轄萬安、陵水2縣;吉陽軍駐今三亞市崖城,管轄寧遠縣。元朝將“萬裏石塘”(即今南海)作為內海。至元十六年(1279年),著名天文學家、主管全國天文測量工作的同知太史院事郭守敬到西沙進行天文測量,行使主權。元將史弼曾到“萬裏石塘”(即今南海)巡視。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朝廷在雷州設置湖廣行中書省海北海南道宣慰司,管轄瓊州路安撫司等。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改瓊州路安撫司為瓊州路軍民安撫司;增設定安、會同2縣。天曆二年(1329年),改瓊州軍民安撫司為乾寧軍民安撫司;升定安縣為南建州,隸海北元帥府。元統二年(1334年),乾寧軍民安撫司改為乾寧安撫司。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三月後,乾寧安撫司和南寧軍、萬安軍、吉陽軍改隸廣西行中書省海北海南道宣慰司。南建州隸屬海北元帥府。

明洪武元年(1368年)十月,改乾寧安撫司為瓊州府,吉陽軍改為崖州、南寧軍改為儋州、萬安軍改為萬州,降南建州為定安縣,隸屬瓊州府。洪武二年(1369年),降瓊州府為瓊州,撤銷瓊山縣,設置瓊州、崖州、儋州、萬州4州,隸屬廣西行中書省。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升瓊州為瓊州府,改隸廣東等處行中書省;複置瓊山縣。至此,瓊州府管轄崖州、儋州、萬州和13縣,其中瓊州府直管瓊山、澄邁、臨高、定安、文昌、會同、樂會7縣;儋州管轄宜倫、昌化、感恩3縣;萬州管轄萬安、陵水2縣;崖州管轄寧遠縣。洪武七年(1374年),瓊州府隸屬廣東承宣布政使司。洪武十九年(1386年),劃儋州感恩縣歸崖州管轄。正統五年(1440年),裁撤崖州、儋州、萬州3州附廓寧遠、宜倫、萬安3縣行政建置,原3縣行政區域由州直接管理。至此,瓊州府管轄3州10縣。永樂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巡視“萬裏石塘”“石星石塘”“萬裏長沙”(即今南海諸島)。正德七年(1512年),在萬州立海防營,管轄“萬裏石塘”“石星石塘”“萬裏長沙”(即今南海諸島)。

清初沿襲明置。到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四月,升崖州為直隸州,改萬州為萬縣。瓊州府管轄儋州和瓊山、澄邁、臨高、定安、文昌、會同、樂會7縣;崖州直隸州管轄感恩、昌化、陵水、萬縣4縣;瓊州府和崖州直隸州均隸屬廣東省。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前,“萬裏長沙”“千裏石塘”(即今南海諸島)隸屬萬州管轄。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後,“萬裏長沙”“千裏石塘”(即今南海諸島)隸屬崖州直隸州萬縣管轄。宣統元年(1909年)四月,兩廣總督張人駿派遣廣東水師提督李準率領海軍官兵170餘人,分乘“伏波”“廣金”“琛航”3艘軍艦巡海視察西沙群島,查明島嶼15座,命名勒石,並在永興島上升旗鳴炮,公告中外,重申清朝對西沙群島的主權。宣統三年(1911年),廣東省都督府宣布將西沙群島劃歸瓊崖崖縣管轄。

【民國時期】民國元年(1912年),廢除瓊崖道、瓊州府建置,設立瓊崖安撫使和民政總長;撤銷崖州直隸州,原設立崖州直隸州前的崖州行政區域改設為崖縣,不再管轄萬縣、昌化、陵水、感恩4縣;撤銷儋州,改設儋縣。瓊崖安撫使和民政總長管轄瓊山、文昌、定安、會同、樂會、澄邁、臨高、儋縣、萬縣、陵水、崖縣、昌化、感恩13縣。同年7月,撤銷瓊崖安撫使和民政總長,設置瓊崖綏靖處,駐今海口市瓊山區府城,是瓊崖地方最高軍政機關。

民國2年(1913年),撤銷瓊崖綏靖處,設立瓊崖鎮守府,掌管全瓊軍政和民政。各縣設立縣公署。同年8月,撤銷瓊崖鎮守府,設立瓊崖綏靖督辦,負責管理全瓊軍務和政務。

民國3年(1914年),實行省、道、縣三級製。撤銷瓊崖綏靖督辦,設立瓊崖道,駐地為今海口市瓊山區府城;同時改會同縣為瓊東縣,改昌化縣為昌江縣,改萬縣為萬寧縣。瓊崖道管轄13縣。

民國10年(1921年),南方軍政府又重新把西沙群島劃歸瓊崖崖縣管轄;同年,撤銷瓊崖道,實行省、縣二級製,設立瓊崖善後處,掌管瓊崖軍民兩政,未及一年改設為瓊崖綏靖委員會公署。

民國14年(1925年),廣東將全省改設為南路、東江、瓊崖3個行政委員公署,海南地區屬於瓊崖行政委員會公署管轄。一年後又複置瓊崖善後委員會公署和瓊崖綏靖委員公署。同年,劃出瓊山縣海口港,設立海口市政廳籌備處。

民國15年(1926年)2月,設立瓊崖臨時行政委員會,不久改設為瓊崖行政委員。12月,又改設為瓊崖行政視察員公署。12月9日,海口市政廳籌備處改為海口市政廳,習慣上始稱海口市。

民國16年(1927年)10月,撤銷瓊崖行政視察員公署。11月,暫時設置瓊崖綏靖專員。

民國17年(1928年)3月,廣東省南區善後委員會公署在瓊山縣府城成立,統轄陽、交、雷、欽、廉、瓊、崖7屬3市28縣。瓊崖的瓊山、澄邁、文昌、定安、臨高、儋縣、樂會、瓊東、萬寧、陵水、崖縣、感恩、昌江13縣和海口市政廳受廣東省南區善後委員公署領導。

民國18年(1929年)6月,撤銷廣東省南區善後委員公署;8月,海口市政廳改設為海口市政局。

民國20年(1931年)2月,撤銷海口市政局,區域歸瓊山縣管轄;3月,升瓊山縣為一等縣。

民國21年(1932年)3月20日,成立瓊崖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公署;7月22日,撤銷瓊崖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公署,設立瓊崖綏靖委員公署,為全瓊最高的軍民行政機關,統領全瓊軍政事務。

民國22年(1933年),法國殖民當局以武力侵占南沙群島中的9個小島嶼,中國政府通過外交途徑向法國當局提出嚴正交涉。

民國24年(1935年)3月,在黎族苗族聚居的五指山地區設立樂東(批準時縣名為樂安縣,9月,改縣名為樂東縣)、保亭、白沙3縣。至此,瓊崖綏靖委員公署管轄16縣。民國25年(1936年)9月,廣東在瓊山縣瓊城鎮(今府城)成立廣東省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瓊崖16縣。

民國26年(1937年)7月,廣東省政府指令昌江、感恩2縣合並;8月,廣東省政府決定保留2縣行政建置。民國27年(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軍占領廣州後,廣東省在瓊崖設立瓊崖行政區公署管轄市縣。

民國28年(1939年)2月10日,日本侵略軍攻占海南島;同年,日本侵占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各級政府等政權機構多數遷至山區辦公。

民國29年(1940年)5月,撤銷瓊崖行政區公署,重新設立廣東省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34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各級政權陸續遷回原址辦公。

民國35年(1946年)1月,廣東省在瓊崖特設廣東省政府主席瓊崖辦公處;11月至12月,中國政府指派高級專員,分乘“永興”“中建”“太平”“中興”等軍艦前往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進行接收工作,並在島上舉行接收儀式,在永興島和太平島上重豎石碑紀念,將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等劃歸廣東省管轄。

民國36年(1947年)4月,撤銷廣東省政府主席瓊崖辦公處;7月,廣東省在瓊崖設立廣東省第十、第十一兩個專署督察區,管轄16縣和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及其附屬島嶼。

民國38年(1949年)1月21日,設立海南特別行政區和海南建省籌備委員會,管轄海南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等群島及其附屬島嶼和海域;6月,海南特別行政區將16縣劃分為3個區,每區設立行政督察專員;8月1日,成立海口市政籌備處。1950年1月,海南特別行政區長官公署在榆林設立行署;5月,中國國民黨領導的軍政機構在海南全部解體。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50年4月,中共瓊崖地方黨組織領導建立的地方政權機構有瓊崖臨時人民政府管轄東區、西區、南區、北區4個專員公署和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及19個縣人民政府、2個特別區政府。5月,海南解放。同月,成立海南軍政委員會,是海南最高的地方政權機關,駐海口。恢複抗日戰爭以前的縣製為原則,陸續取消遊擊戰爭時期的小縣製;同月,撤銷瓊崖臨時人民政府;原瓊崖臨時人民政府東區、西區、南區、北區專員公署和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及海口市軍事管製委員會、海口市軍事管製委員會榆亞分會均由海南軍政委員會領導;6月,設立海口市,受海南軍政委員會領導;6月至7月間,海口市軍事管製委員會和榆亞分會先後終止工作;7月6日,撤銷瓊崖臨時人民政府東區、西區、南區、北區行政專員公署;12月,廣東省將海口市劃為省轄市。至此,海南軍政委員會管轄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和海口市及文昌、瓊山、崖縣、定安、澄邁、瓊東、陵水、昌感、白沙、保亭、樂東、萬寧、儋縣、臨高、新民、樂會16縣。

1951年1月21日,海南軍政委員會將海南劃分為東、西、南3個區(瓊山縣、文昌縣和海口市由海南軍政委員會直轄),每區設立辦事處,指導、督促工作;同時撤銷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原管轄縣分別劃歸西區和南區辦事處;4月22日,成立廣東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駐海口市,原海南軍政委員會職權逐步由廣東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所取代。1952年4月,恢複成立瓊中縣,新設立東方縣;6月,新民縣改為屯昌縣;7月1日,成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專署級),駐地為今樂東黎族自治縣抱由鎮,管轄白沙、樂東、東方、瓊中、保亭5縣,受廣東省和廣東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雙重領導。

1952年8月,瓊東縣和樂會縣合署在嘉積鎮辦公;同月,設立海南行政區,作為廣東省人民政府代表機關,管轄海南市縣。

1953年1月6日,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駐地從樂東縣抱由鎮遷駐保亭縣衝山鎮;10月7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劃設海口市為省轄市;12月,瓊東縣與樂會縣分開辦公,恢複2縣行政建置;同年下半年,海南軍政委員會停止行使職權。1954年1月1日,海南行政公署直轄崖縣、陵水縣正式劃歸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管轄(廣東省1953年6月批準,因土改未完成而延期移交)。

1955年3月26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改為廣東省海南行政公署;10月17日,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改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1957年5月,設立那大縣。至此,廣東省海南行政公署管轄1州1市19縣。1958年11—12月間,海南對市、縣的行政區域進行撤銷、合並和初步冠名;

1959年3月20日,國務院批準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搬到海口市,同廣東省海南行政公署合署辦公(對內一套人馬,對外兩個牌子);同月24日,成立廣東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是廣東省派出機構,委托廣東省海南行政公署領導;3月,國務院同意海南市縣行政區劃調整為海口市、瓊海縣、定昌縣、澄邁縣、儋縣、東方縣、瓊中縣、崖縣、文昌縣、樂東縣10縣和廣東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10月27日,恢複瓊山縣、萬寧縣、保亭縣。

1961年5月30日,恢複和設立定安、屯昌、崖縣、陵水、臨高、白沙、昌江7縣;同月,恢複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委員會的原辦事機構。至此,廣東省海南行政公署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共管轄海口市和瓊山、文昌、瓊海、萬寧、定安、屯昌、澄邁、臨高、儋縣、陵水、崖縣、樂東、東方、白沙、昌江、瓊中、保亭17縣及廣東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

1962年2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委員會從海口市搬回通什鎮辦公,受廣東省和廣東省海南行政公署雙重領導,管轄白沙、保亭、樂東、瓊中、陵水、崖縣、東方、昌江8縣。從這以後海南的行政建置和行政區劃相對穩定。

1963年11月,劃保亭縣通什紅旗公社歸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直接領導,保亭縣駐地遷駐保城鎮。

1964年7月24日,廣東省同意通什紅旗公社設立為通什鎮,仍屬保亭縣建置,自治州可以把該鎮作為本州城鎮工作的重點來抓。至此,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管轄8縣和通什鎮。1966年10月,通什鎮改為紅旗鎮。

1967年3月25日,成立廣東省海南地區軍事管製委員會,州和各市縣也相繼成立軍事管製委員會或軍事領導小組。

1968年4月5日,廣東省海南行政公署停止行使職權,成立廣東省海南行政區革命委員會,實行黨政“一元化”領導,廣東省海南行政公署的機構自然消失。同月6日,州和各市縣也相繼成立革命委員會。

1970年10月6日,海南行政區革命委員會改為海南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1年1月31日,成立中國共產黨海南地區委員會,各市縣也相繼成立黨的委員會,革命委員會成為單一的政權機構。

1972年10月1日,海南地區革命委員會又恢複為海南行政區革命委員會。

1980年1月1日起,廣東省海南行政區革命委員會改為廣東省海南行政區公署,仍為廣東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實行黨政分開,中國共產黨廣東省海南行政區委員會和廣東省海南行政區公署分開設立辦公室。此後,州和市縣陸續撤銷革命委員會,實行黨政分開設立辦公室,相繼成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1980年8月恢複成立)及各市縣人民政府;5月8日,恢複通什鎮為通什鎮人民政府建置;10月,撤銷紅旗公社,保留紅旗(通什)鎮建置。

1981年11月6日,經國務院批準,廣東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革命委員會改為廣東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至此,廣東省海南行政區公署管轄1州1市17縣1辦事處。

1984年5月19日,撤銷崖縣,設立三亞市(縣級市);同月31日,撤銷廣東省海南行政區公署,成立海南行政區,作為一級地方國家政權機關,歸廣東省人民政府領導。海南行政區人民政府對全區實行統一領導、統一管理、統一對外的政策。

1986年5月31日,海口市升格為地級市;6月,設立通什市(縣級),歸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領導。1987年9月2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同意授權國務院成立海南建省籌備組。9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成立海南建省籌備組,撤銷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2月31日,停止辦公),三亞市升格為地級市;同年成立保亭、瓊中2個黎族苗族自治縣和白沙、陵水、昌江、樂東、東方5個黎族自治縣;原自治州所轄市縣歸海南行政區和海南建省籌備組領導;12月27日,國務院工作組來瓊,協同廣東省和海南建省籌備組完成海南省省界劃定,繪製海南省地圖等工作。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關於設立海南省的決定》《關於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定》,決定將海南行政區從廣東省分出,設立海南省,簡稱“瓊”,省會設在海口市,撤銷海南行政區,將海南島劃為經濟特區;海南省管轄3市16縣,即海口市(地級市)、三亞市(地級市)、通什市(縣級市)、瓊山縣、瓊海縣、文昌縣、萬寧縣、屯昌縣、定安縣、澄邁縣、臨高縣、儋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白沙黎族自治縣、陵水黎族自治縣、昌江黎族自治縣、樂東黎族自治縣、東方黎族自治縣。1990年11月,海口市設立新華區、振東區、秀英區3市轄區(縣級)。

1992年11月6日,撤銷瓊海縣,設立瓊海市。

1993年3月3日,撤銷儋縣,設立儋州市。

1994年1月24日,撤銷瓊山縣,設立瓊山市。

1995年11月7日,撤銷文昌縣,設立文昌市。

1996年8月5日,撤銷萬寧縣,設立萬寧市。

1997年3月12日,撤銷東方黎族自治縣,設立東方市。

2001年7月16日,通什市更名為五指山市。

2002年10月16日,海口市行政區劃調整,撤銷瓊山市和海口市秀英區、新華區、振東區,以原瓊山市和海口市秀英區、新華區、振東區的行政區域設立海口市秀英區、龍華區、瓊山區、美蘭區。

2012年6月21日民政部公布,經國務院批準,撤銷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設立地級三沙市,管轄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三沙市政府駐西沙永興島。

2014年1月25日,三亞市設立海棠區、吉陽區、天涯區、崖州區。

2015年2月19日,儋州升格為地級市。至此,海南省管轄4個地級市(海口、三亞、三沙、儋州)、5個縣級市(瓊海、文昌、萬寧、東方、五指山)、4個縣(澄邁、臨高、定安、屯昌)、6個自治縣(樂東黎族自治縣、陵水黎族自治縣、昌江黎族自治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白沙黎族自治縣)、8個市轄區(海口市秀英區、龍華區、瓊山區、美蘭區,三亞市海棠區、吉陽區、天涯區、崖州區)。

2020年4月18日,民政部發布公告稱,國務院於近日批準,海南省三沙市設立西沙區、南沙區。至2022年底,海南省管轄4個地級市、5個縣級市、4個縣、6個自治縣、10個市轄區。(省史誌辦陳家傳)

海南發展曆程

一、1988年4月,海南建省辦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設立海南省的決定》和《關於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議》,標誌著海南省的建立和海南經濟特區正式誕生,海南進入新的曆史發展時期。

同年4月14日,國務院批轉《關於海南島進一步對外開放加快經濟開發建設的座談會紀要》,對海南改革開放給予原則性指導意見。4月26日,舉行中國共產黨海南省委員會、海南省人民政府銜牌懸掛儀式。5月,省級“小政府、大社會”新體製方案正式確立並啟動運行。隨即,國務院公布《關於鼓勵投資開發海南島的規定》,給予海南經濟特區更加靈活的經濟政策,授予海南省政府更大的自主權。為進一步細化特區政策和吸引外資,8月1日,省政府發布《關於貫徹國務院〔1988〕26號文件加快海南經濟特區開發建設的若幹規定》(即“三十條”)。“三十條”在島內外引起極大關注,迅速掀起海南投資熱潮。

1988年9月,中國共產黨海南省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海口舉行,把放膽發展生產力作為海南經濟特區建設的根本任務。但1989年春夏之交發生的政治風波和“洋浦風波”,極大考驗海南開發建設的戰略定力。海南省委堅持“用政策、打基礎、抓落實、求效益”的方針,以改革開放促進開發建設,各項事業發展逐步進入正軌。90年代初期,海南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掀起房地產開發熱潮。1993年6月,隨著中央實施強有力的宏觀調控政策,房地產業迅速降溫,海南房地產泡沫經濟破滅。之後,在中央的支持下,海南從1999年開始用了長達8年的時間,完成了積壓房地產處置工作。

1995年1月,海南省委先後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和計劃會議,初步提出“一省兩地”“六大基礎”“八大支柱”的海南產業發展新框架。1996年1月,省委二屆四次全會正式提出“一省兩地”產業發展戰略。同年2月,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通過《海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努力把海南建設成為中國的新興工業省、中國熱帶高效農業基地和中國度假休閑旅遊勝地”。2003年,省委提出“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高科技支撐”工業發展戰略,豐富了“一省兩地”產業發展戰略的內涵。“一省兩地”產業發展戰略,讓海南逐步實現從恢複性增長向穩健增長的轉變。

這一時期,省委先後實施科教興瓊戰略、人才強省戰略、優勢產業戰略、城市化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海洋強省戰略,有力推進海南的開發建設進程,特區發展迎來新氣象。比如,實現非典時期“力保海南無疫區”、率先在全國取消農業特產稅和免征農業稅、穩步發展海口保稅區、開展航權開放試點、創立博鼇亞洲論壇、舉辦國際性文化活動和體育賽事、開通三亞鳳凰國際機場和海口美蘭機場、建成環島高速公路全線貫通和粵海鐵路通道等。2003年,海南生產總值增長10.5%,是1995年以來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2006年,海南生產總值首次實現“千百億跨越”。


二、2009年12月,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

2009年12月31日,國務院正式頒布《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若幹意見》,標誌著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海南再次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2010年6月8日,國家發改委批複同意《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基本藍圖和行動路線。2015年3月26日,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在海南博鼇舉行“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綜合評估報告”發布會,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階段性成果得到國家層麵的肯定。2016年1月,國家旅遊局確定海南省為首個全域旅遊創建省。2017年3月出台《海南省全域旅遊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把海南省作為一個大景區來規劃建設,以“點、線、麵”結合的方式推動全域旅遊建設,推動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升級發展。盡管在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初期,出現房地產價格上漲過快的情況,但經過一係列組合拳調控,海南房價回落至市場正常水平。

海南國際旅遊島的建設影響深遠,促進了酒店賓館、交通基礎設施、免稅店和購物中心等旅遊基礎設施加快提質升級,“豐”字形+環島高速公路網基本成形、全麵實現“縣縣通高速”,環島旅遊公路加快建設。建成瓊海博鼇機場和三沙永興機場,海口美蘭國際機場、三亞鳳凰國際機場雙雙進入“兩千萬級”機場行列。6家5A級、28家4A級精品旅遊景區提檔升級旅遊線路,郵輪遊艇遊、高爾夫旅遊、特色鄉鎮遊和溫泉雨林遊豐富了旅遊體驗。尤其是離島免稅政策、入境免簽政策等優惠政策,吸引了國際國內廣大遊客購物旅遊消費。

生態省建設全麵推進。早在1999年2月,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關於建設生態省的決定》;3月,國家環保總局正式批準海南為全國生態省建設試點省;7月,省二屆人大八次會議通過《海南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賦予生態省建設的法律地位。2006年起進入生態省全麵建設階段。2009年12月,《國務院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若幹意見》賦予海南六大戰略定位之一就有“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2012年4月,省第六次黨代會提出,堅持生態立省,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區。2017年9月,省委七屆二次全會通過《關於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的決定》,強調矢誌不渝堅持生態立省,把海南建設成為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區。

2010年,海南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元大關,三次產業結構比重實現由2005年的“三一二”變為“三二一”的轉型。至2013年、2016年,全省生產總值先後突破3000億元、4000億元。

三、2018年4月,海南探索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

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鄭重宣布支持海南全麵深化改革開放,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次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海南全麵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發布。自此,海南進入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新時期。

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印發。2021年6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頒布實施。

海南準確把握全麵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三區一中心”的目標定位,沉著應對改革開放進程中的諸多挑戰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努力把海南自貿港建設打造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標誌性成果。至2022年底,自貿港建設實現從“順利開局”到“蓬勃展開”到“進展明顯”再到“蓬勃興起”。“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戰略框架深入人心,自貿港建設進入不可逆轉的發展軌道。推進全麵深化改革開放和自貿港建設的180多個政策文件落地實施。以“三稅”和“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流動”為主要特征的自貿港政策製度體係逐步構建。製度集成創新三年行動60項任務全麵完成,累計發布製度創新案例134項,其中8項被國務院向全國複製推廣、6項得到國務院大督查表揚。經濟外向度大幅提升。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規模分別增長1.8倍、1.2倍。2018年以來實際使用外資超之前30年總和。經濟外向度提高15個百分點。成功創辦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海南國際碳排放交易中心首單跨境交易成功落地。社會管理信息化平台實戰化運行。守住了不發生係統性風險的底線。經濟轉型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基本擺脫房地產依賴症,非房地產投資占比較2018年前提高18.2個百分點,其中產業投資年均增長12.4%。項目牽引拉長產業鏈,四大主導產業占全省生產總值比重由53%提升至70%。“旅遊+”新業態全域拓展,高端購物、醫療、教育三大境外消費回流逐漸成為自貿港“金字招牌”,自2018年以來離島免稅銷售額5年超1300億元。雙向開放的金融新格局日漸形成。國際定期貨運航線新增13條,洋浦港集裝箱吞吐量增長2.9倍。數字經濟、石化新材料產業產值均超千億元,生物醫藥“醫療+醫藥+醫械”產業架構初現雛形。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增加值突破千億關口。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溫度深度緯度”優勢聚力,“1+2+5”國家級科創平台立柱架梁。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速自2020年以來連續3年保持全國前2名。“4·13”以來引進人才50.9萬,“百萬人才進海南”目標完成過半。區域協調發展打開新局麵。始終堅持“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理念,明確“三極一帶一區”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海口經濟圈發展能級加快提升,三亞經濟圈向旅遊和科創並舉轉型,儋洋經濟圈聚合效應初步顯現,濱海城市帶啟動規劃建設,中部生態涵養保育體製機製日益完善。實施“機器管規劃”。嚴格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製度,推行集中連片造大田、土地新政、“土地超市”。閑置土地處置率達65.8%,土地和規劃領域突出問題整治率分別達76%、99.3%,“兩違”等現象得到有效遏製。美蘭機場進入“雙跑道”時代。“跨海環島城際化”鐵路網繼續完善,全國首列高鐵公交化市域列車開通運營。“縣縣通高速”全麵實現,公路、高速公路通車裏程分別增長35.9%、75.9%,在全國率先實現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1日聯通全球、4小時通達全國、3小時暢行全島”逐步成為現實。智能電網綜合示範省基本建成,年戶均停電時間縮至8小時、居全國10位左右。生態文明建設縱深推進。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躋身首批5個國家公園行列。“六水共治”取得階段性成效,地表水水質優良率達94.9%。發布全國首個國家公園GEP核算成果,13個“兩山”轉化項目先行先試。PM2.5濃度降至12微克/立方米,近岸海域水質優良。基本公共服務全方位提升。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64.97萬農村貧困人口與全省人民一道實現全麵小康。建成美麗鄉村1700個。2018年以來城鎮新增就業76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5萬人。“陽光快樂”特色印記教育成為海南名片。實現“1小時三級醫院服務圈”全省覆蓋。社會治安形勢處於曆史最好水平。全麵加強黨的領導,加快清廉自貿港建設,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為高質量發展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省史誌辦陽明勇)

資料來源:《海南年鑒2023》

全球投資服務熱線 4008-413-413

海南省商務廳

聯係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美蘭區國興大道9號海南省政府辦公大樓2樓

聯係郵箱:contacthainan@hainan.gov.cn

聯係電話:0898-65328123

版權所有 © 2023 海招網—海南自貿港招商引才網 瓊ICP備18002373號-1 .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服務: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技術服務:0898-66817581